其他疾病专题
【杨柳科普】精索静脉曲张:偷走精子的“隐形杀手” | “泌”不可分,健康讲堂(第七期)
李先生今年32岁,结婚三年,夫妻感情甜蜜,唯独“造人计划”迟迟未能成功。妻子检查一切正常,压力转到他身上。一次体检,医生触摸他阴囊后皱起眉头:“左侧精索静脉好像有点曲张,建议做个详细检查。”精液报告出来,精子数量少、活力差。李先生懵了:“我平时没什么不舒服啊?这静脉曲张怎么就成了生育的拦路虎?”
想象一下,阴囊里有一组为睾丸供应血液的“水管网络”:精索静脉。健康状态下,血液顺畅回流心脏。一旦静脉瓣膜功能不良(像阀门关不紧)或血管受压,血液就会淤积在阴囊的静脉网里,形成迂曲扩张的“蚯蚓团”,这就是精索静脉曲张。
它绝非罕见:在普通男性中,发病率高达约15%。在不育男性群体中,这个比例飙升到35%-40%!左侧发病占绝对多数(约90%),与解剖结构有关。
静悄悄的生育“刺客”
最需警惕的是:多数患者像李先生一样,并无显著不适!部分人可能感受到:
阴囊坠胀感或隐痛:久站、劳累后加重,平卧休息缓解。
肉眼或触摸到阴囊内“蠕动的蚯蚓团”(严重时)。
患侧睾丸可能稍显松软、变小。
它伤害生育力的“武器”主要有三:
“高温焖烧”效应:淤积的血液如同持续包裹睾丸的“热水袋”,使局部温度升高。精子工厂最怕热,温度升高2-3℃就足以显著抑制精子生成,导致数量减少(少精子症)。
“毒物浸泡”危机:淤血带来肾脏/肾上腺代谢的废物逆流(如儿茶酚胺、活性氧),直接毒害娇嫩的精子,损伤其DNA,降低活力(弱精子症)和正常形态率(畸形精子症)。
“断粮断氧”困局:血流淤滞意味着睾丸组织缺氧、营养供应受阻,整体微环境恶化。
沉默≠无害!筛查是关键
正因其隐匿性强,主动筛查尤为重要:
●育龄男性常规体检:尤其计划怀孕前。
●久备不孕:男方精液检查异常时必查项目。
●自我触摸:站立位,触摸阴囊上方是否有软性团块?但自检不能代替医生诊断。
◆诊断利器:简单无痛的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金标准,能清晰显示静脉内径、血液返流情况,并测量睾丸体积。
别慌!科学应对有方法:
轻度且无症状/精液正常:密切观察,改善生活方式:避免久站久坐、负重;穿宽松透气内裤;规律锻炼(避免剧烈运动);戒烟限酒。
中-重度OR有症状OR精液异常OR影响生育:手术是首选有效方案!
主流手术方式:
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创伤小(打孔)、恢复快、视野清晰、效果确切,目前应用最广泛。
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精度最高,能清晰分辨并保护动脉、淋巴管,复发率低、并发症少,被誉为“金标准”,但对设备和医生技术要求高。
开放手术(腹膜后/腹股沟途径):传统可靠。
划重点!手术的生育回报:
术后约70%的患者精液参数(数量、活力、形态)得到改善!
自然怀孕率自然也会提升。
改善效果通常在术后3-6个月开始显现,1年左右达到较稳定水平。耐心等待很重要!
李先生的曙光:李先生接受了腹腔镜手术。术后半年复查,精液质量明显提升。又过了几个月,妻子终于如愿怀孕。拿着B超单,他感慨:“真没想到,阴囊里这几条‘小蚯蚓’,差点偷走了我当爸爸的机会!”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泌尿外科专家的肺腑之言:精索静脉曲张是男性不育背后最常见的可矫正病因,却因症状隐匿被无数人忽视。它像一位潜伏的“精子刺客”,无声无息地削弱你的生育力。生育是夫妻双方的事,当遇到困难时,男性检查同样重要且必要!别让“沉默”和“难为情”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通过规范诊疗,大多数患者都能有效改善精液质量,重燃生育希望。关注“下面”的健康,就是守护你未来的父亲梦!
- 标签:
- 泌尿外科
上一篇: 【杨柳科普】“逆流而上”的胃酸:重新认识胃食管反流病
下一篇: 【杨柳科普】病理科切白片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