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新闻

医院概况

医院新闻

【垂医救治】急性钡剂中毒,全力倍速救助—我院急救医学中心成功救治重度碳酸钡中毒患者一例

发布时间:2022-11-21
字号:

  近日,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急救医学中心成功救治重度碳酸钡中毒患者一例。该患既往有抑郁症病史,本次因情绪激动后服用300g碳酸钡夜间来急诊就诊。接诊医生程泽君副主任医师立即启动中毒绿色通道,接诊护士罗耀、许晓燕迅速将患者转入抢救室,给予洗胃治疗,并将情况上报给中心主任顾伟顾伟立即联系药剂科张楠主任需要特效解毒剂—硫代硫酸钠。得知消息后张楠主任迅速调动药剂科值班人员,将医院储备的25支硫代硫酸钠全部送达急诊抢救室。

微信图片_20221123161350.jpg

▲患者服用的碳酸钡

  在给予解毒、补液、补钾、利尿等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仍进一步加重,出现了呼吸困难伴四肢无力,并出现了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心率39次/分),血钾浓度2.23mmol/L,血钡浓度2374.2ng/ml(正常<10ng/ml),达正常量237倍,随时有呼吸衰竭、猝死的可能。应疫情防控要求,顾伟主任决定立即于抢救室启动血液净化治疗。科室净化治疗小组成员护士长王颖、EICU护士长刘艳平、医师潘兴邦、主管护师任晓晓等接到通知后纷纷从家赶到抢救室,立即给患者启动了血液净化治疗。

微信图片_20221123161354.jpg

▲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

  午夜时分,经过第一轮血液净化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和肌无力症状出现了明显改善。复查血钾4.18mmol/L,血钡924ng/ml,救治获得了初步成功。后续患者被收入了EICU病房进一步治疗。经过再次的血液净化、特效解毒及平衡电解质治疗后,患者四肢肌力完全恢复,监测血钾水平也一直稳定在正常范围,服药后第5天复查血钡38.2ng/ml,经过评估,患者达到了出院指证,顺利出院。

微信图片_20221123161358.jpg

▲患者血钡浓度变化

  贴士 急性钡中毒

  急性钡中毒在临床中较为少见。碳酸钡在摄入后和胃酸反应可产生毒性极强的氯化钡。氯化钡对成人估计中毒量为0. 2-0. 5g,致死量为0. 8-0.9g。钡盐经胃肠道吸收后,1小时内血浆钡浓度可达最高峰,随后迅速转移至骨、肝、肾和肌肉。当血钡浓度≥1mg/100 ml时即可致死。钡盐经胃肠道吸收后,1小时内血浆钡浓度可达最高峰,随后迅速转移至骨(约占体内总量的 65%)、肝、肾和肌肉。钡离子是一种肌肉毒性物质,对各种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心肌都有强烈而持久的刺激和兴奋作用。血管平滑肌兴奋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胃肠平滑肌兴奋时蠕动增强,导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骨骼肌兴奋引起肌肉抽搐和颤动,最后导致麻痹性瘫痪。心肌应激性和传导性增强,心跳加快,严重时发生心室纤维颤动。其机制是因为钡离子能与体内氨基酸上的巯基、羧基等基团结合,导致体内许多重要的酶失活,使体内重要脏器功能发生障碍,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其次,钡离子对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具有兴奋作用,使钾离子逆梯度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与此同时,钡离子又能阻滞钾通道,使细胞内钾不能外移,造成细胞外低钾,导致膜电流抑制,肌肉麻痹,严重的低血钾使四肢、躯干及呼吸肌麻痹,可导致各类心律失常发生。高浓度补钾、特效解毒剂以及血液净化治疗是救治钡中毒最重要的手段。

  ——引自严蓉,万伟国,黄简抒.急性钡中毒的临床进展[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5,28(05):347-349.

微信图片_20221123161404.jpg

微信图片_20221123161406.jpg

  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急救医学中心是北京市认证的中毒救治绿色通道单位,具有收治各类中毒患者的能力,可以快速、精准地为中毒患者开展相关的机械通气、血液灌流和血液滤过等抢救措施,近1年已成功救治安定中毒、有机磷中毒、氨氯地平中毒、华法林中毒、重金属中毒、鼠药中毒等患者近百余例。未来,医院急救医学中心将继续致力于发展中毒救治特色发展方向,按照医院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力争打造成为区域危重症中毒的救治中心。医院急救医学中心将继续贯彻“一切以病人优先”的人道主义精神,继续提高急救抢救能力,为辖区百姓提供安全可靠的急救医学服务。

  专家介绍

微信图片_20221123161415.jpg

  顾伟,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兼第十二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急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卒中组委员等。

  研究方向:心肺复苏和脓毒血症,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28篇,参与编写专著、译著和教材19部,执笔撰写共识和指南7个。主持参与多个心肺复苏方面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研培育项目、吴阶平临床专项基金、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与临床合作基金等),参与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