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科学研究

科研教学

科学研究

【杨柳学术】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顾伟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并执笔撰写的全国指南发布

字号:

  近日,由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顾伟作为执笔者和共同通讯作者,撰写的《急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医药协同管理抗菌治疗指南》于6月同步发表于《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临床急诊杂志》和《Journal of Acute Disease》。该指南是国内首个有关急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医药协同管理的抗菌治疗指南。

11.jpg

  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四川省人民医院吕传柱教授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郭伟教授共同发起,由顾伟执笔。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组织国内知名急诊、临床药学、呼吸病学、危重症医学、感染与微生物医学等多学科专家近60余人,经过十余次的线上、下集体讨论,历经近一年反复修改后撰写完成。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药学中心我院药学部主任张楠作为专家组成员也参与了指南的编写工作。

12.jpg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急诊科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病情复杂且需在短时间内做出治疗决策,这给患者治疗管理带来诸多挑战。医药协作管理模式(Physician–pharmacist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PPCM)通过医师与临床药师协作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已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价值。然而,由于我国尚缺乏PPCM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指南,限制了其在急诊科的应用推广。本指南基于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重点阐述了PPCM模式在急诊CAP治疗中的应用。内容涵盖PPCM模式的重要性、适用场景、急诊医师与临床药师的职责,以及在CAP患者抗菌治疗中的实践。此外,指南还提出了标准化的实施流程和实践路径。通过推广PPCM模式,有望规范急诊CAP抗菌治疗药物的使用,降低耐药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13.jpg

  该指南从医药协作管理模式(PPCM)对急诊CAP治疗的重要性、PPCM的形式与应用场景、PPCM下的急诊医师和临床药师的抗菌治疗职责、PPCM下的急诊CAP治疗实践和在特殊CAP患者抗菌治疗中的应用等5个部分对成人CAP的急诊诊疗进行描述,共产生14条推荐意见,特别针对老年、免疫功能低下、肝肾功能不全和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CAP在PPCM下急诊诊疗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14.jpg

  在急诊CAP患者抗菌治疗中,采取急诊医师与临床药师协作的PPCM模式,可在剂量调整和治疗药物监测(TDM)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有助于个体化用药管理,为急诊CAP的精准治疗开辟了新路径。期待该指南的发布和推广能够进一步促进急诊药学服务体系的建设,最终实现成人CAP诊疗的规范化、高效化与患者安全的最大化。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仅作科普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