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专题报道 >>脱贫攻坚

党建工作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两年半坚持随访 多学科援救患儿

——神经外科为西藏患儿切除脑部肿瘤获成功

作者:孟莹 来源:政宣科
字号:

  7月13日,来自西藏的脑部肿瘤患儿小珍(化名)出院了。她的家人把洁白的哈达郑重地送给了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团队,以感谢他们两年多来锲而不舍的随访关心,以及两次救治患儿的大医精神。

微信图片_202007160823301.jpg

  2017年,在医院第二批援藏医生王岩松的积极连线下,远在西藏、饱受脑部巨大肿瘤折磨的小珍来到了医院,受到了神经外科医护团队的悉心呵护和精心治疗。在顺利摘除肿瘤后,大家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但是身为小珍的主刀医生,医院神经外科特聘专家张庆俊教授面色沉沉,他与神经外科主任张锟一同找到小珍的母亲,并留下了自己的微信和手机号:“先天性颅咽管肿瘤是胚胎发育不完全的表征,这种肿瘤极易复发,不好根治。你留下我的联系方式,回去后密切观察,一旦出现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我!”

  在张庆俊张锟的坚持下,小珍的母亲回到了西藏,并按时与两位主任联系,时时发来视频。两位主任与医护团队通过手机看到小珍独立玩耍、吃饭、跳舞的视频,心里也是幸福满满。

  转眼间两年多过去了。2020年初,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时候,张庆俊接到了小珍母亲的微信:小珍的肿瘤复发了!在微信中,小珍的母亲说道:最近发现孩子视力忽然下降,于是他们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孩子的脑部肿瘤又长了出来,压迫视神经,孩子又看不见了。张庆俊得知后,立即联系张锟,并与科室医护团队进行讨论。经过认真分析,大家认为小珍的颅咽管肿瘤再次复发,需要尽快来院进行手术治疗。张庆俊张锟一边积极联系小珍的母亲,完善核酸检测等相关的防疫检测工作,一边联系医院相关部门,安排小珍来京入院治疗。

  2020年6月16日,小珍来到了北京,并办理了住院手续。再一次来到病房的小珍虽然长高了,但是与同龄儿童相比仍然显得瘦弱。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对她都不陌生,但是看到她无神的眼睛,大家的心里都不是滋味:两年前术后,小珍已经恢复了视力,但是肿瘤复发再次造成失明,这对一个天真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啊!医生们第一时间为小珍进行了术前检查,通过检查,小珍的体重仅17KG,身高111CM,双眼视力仅微弱光感,CT显示颅咽管肿瘤还是在鞍上,压迫视神经和视交叉。张庆俊张锟联系医院麻醉科内分泌科儿科眼科、ICU等多学科前来会诊,各科主任和专家纷纷表示积极配合手术。

  6月22日上午,小珍的手术正式开始了。全身麻醉后,孱弱的小珍体温降到了34℃,出现低体温症。张庆俊张锟见状,怕孩子承受不住长时间的脑科手术,出现心脏骤停,而亲自为小珍实施麻醉的麻醉科主任傅润乔也立即开启增温设备,为小珍吹热风,增加和保持体温。就这样,专家们一边持续保温,一边动作麻利地进行肿瘤切除术。经过6个多小时的精密操作和默契配合,小珍的手术获得成功。

  术后,小珍经过护士们的悉心护理,很快就可以下床走路了。当她再一次“看”到熟悉的“爷爷、叔叔和阿姨”的笑脸时,她的小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没有了肿瘤压迫的视神经恢复良好,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病房的走廊也成了小珍“锻炼”的好去处。在手术后的恢复期里,她在母亲的陪护下,步履轻快地走在楼道里,看看安全出口的绿灯,再看看禁止吸烟的红标,嘴里还说:“这是绿色,这是红色。”小珍每一天的进步,被医护人员们看在眼里,更甜在心里。

微信图片_202007160823303.jpg

  转眼间,小珍痊愈出院了。临别之际,张庆俊张锟再一次叮嘱小珍的母亲,要时时保持联络,回家后要细心护理。小珍的母亲对两位主任连连道谢:“没有你们时常询问孩子的病情,帮助我们,小珍这一辈子怕是已经完了。感谢北京医生,感谢垂杨柳医院。”当这位母亲手捧洁白的哈达亲自为医护人员戴上时,很多医生和护士也禁不住掉了眼泪:小珍,希望你以后再也不用来医院,希望你以后永远得见光明。

  (政宣科 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