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了解结核知识,科学防治肺结核

字号:

  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结核病患者数位居全球第三位。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和治愈每一位结核病患者,避免在人群中进一步传播,是结核病防治最有力的措施。结核病在我国是属于乙类传染病,目前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经济问题!

  2024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主题将继续沿用2023年的主题:Yes! We Can End TB。这一主题的寓意仍是要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尽力以确保越来越多的结核病患者获得新的诊断、新的治疗方案、以及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

  结核病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哪些人群易感染呢?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一一解答。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又称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发生在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结核,包含肺实质的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等[1]。

  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肺结核的发生和发展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感染的菌量及其毒力的大小和机体的反应性(免疫反应或变态反应),当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时极易感染和复发。肺结核的发病也与许多危险因素及诱因相关,根据相关风险因素的全球负担,据估计如下:艾滋病毒(11%)、吸烟(15.8%)、糖尿病(7.5%)、酗酒(98%)、营养不良(26.9%)和室内空气污染(22.2%)等相关。[2]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肺结核的诊断是以病原学(包括细菌学、分子生物学)检查为主,包括痰涂片检查和痰结核菌培养,并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等。肺结核在临床上分为5类,包括: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3]。

  结核病的治疗需要抗结核药物,应用抗结核治疗的主要作用包括:杀菌、灭菌、预防耐药产生。首先是杀菌,杀菌即迅速地杀死病灶中大量繁殖的结核菌,使患者由传染性转为非传染性,减轻组织破坏;灭菌是彻底杀灭结核病病变中代谢缓慢或处于半休眠状态、甚至是完全休眠状态的结核菌,防止复发;预防耐药结核菌的发生也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社区传播的关键。

  因此,正确使用抗结核药品、遵循合理的治疗原则、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做好患者服药管理,不仅可提高患者治疗疗效,降低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还可有效节省医疗资源,同时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否则,不但不能治愈结核病患者,还会出现耐药结核病,患者一旦发生耐药结核病,不仅治愈难度增加、花费增大、还会引起耐药传播,对人群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结核病治疗应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的五项原则

  一、早期用药

  肺结核患者一旦确诊,应及早进行抗结核病治疗。不论初治、复发、复治的患者,均应不失时机抓紧治疗。

  二、规律用药

  肺结核患者在治疗的全过程中,应按照合理的治疗方案有规律地服用(包括注射用)每次药品,直到完成疗程。不规律用药会引发治疗失败率和复发率增高。

  三、全程用药

  患者一经开始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应持续不断、直到完成全疗程。按照规定的疗程完成治疗是确保疗效的前提。只有认真完成全疗程治疗才有可能彻底杀灭结核菌,降低失败率,减少复发率。

  四、联合用药

  应根据不同抗结核病药品的生物特性,选用多种抗结核药品联合治疗。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形成的获得性耐药主要原因是单一用药导致,因为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物,容易产生结核菌的耐药性。

  五、适量用药

  所采用的抗结核药品的服用剂量要能发挥最大杀菌和抑菌作用,并且要避免因毒副反应而不能耐受。剂量不足易造成治疗失败或易诱发耐药性的产生;剂量过大易出现毒副反应而无法耐受,导致患者治疗中断。抗结核治疗必须根据患者年龄和体重给予准确的每天、每次服用剂量,以预防发生耐药结核病、提高抗结核治疗成功率。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尽管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肺结核报告人数一直位居传染病前列,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做好结核病的预防是重中之重。预防和控制肺结核的主要原则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增强免疫力,接种卡介苗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避免与这类患者在不通风的密闭环境下长时间共处。在人群密集时带口罩进行防护。年轻人也要有正确的生活方式,不熬夜,饮食规律,适当锻炼,有咳嗽、发热、咳血、消瘦等症状及时就医,不耽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Zumla,A.,et al.,Tuberculosis.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3.368(8):745-55.

[2] Lönnroth,K,et al.,Tuberculosis control and elimination 2010-50:cure,care,and social development.Lancet(london,England),2010.375(9728):1814-29.

Diagnostic Standards and Classification of Tuberculosis in Adults and Children.This official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nd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as adopted by the ATS Board of Directors,July 1999.This statement was endorsed by the Council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 Society of America,September 1999.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0.161:1376-95.

  注:文章仅用于公益科普,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