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媒体聚焦】冰箱性胃肠炎要当心 | 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 我爱问医生
炎炎夏日,
无论是冰镇的西瓜、饮料带来的冰爽,
还是冷藏保鲜肉类、剩菜,
冰箱都成了除了空调外最让大家离不开的电器。
但夏季本身就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
近期“冰箱性胃肠炎”的患者数量更是不断增加。
什么是冰箱性胃肠炎?
出现腹泻、腹痛都是胃肠炎导致的吗?
《我爱问医生》为您邀请
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胡艳婕
主治医师 臧杰
跟您说说:
冰箱性胃肠炎要当心
1、冰箱性肠胃炎是什么?医学上有这样一个疾病吗?现在是不是已经到了冰箱行肠胃炎的高发季节了?
答:冰箱性肠胃炎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医学术语或者医学诊断的名称,冰箱性胃炎通常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夏季,食用了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生冷食物后,如冷饮、水果、饭菜等,或者是食用了在冰箱中储存不当、受污染的食物而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比如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情况,被人们通俗地称为冰箱性胃炎。所以其实医学上是没有这样一个疾病的,冰箱性胃炎可能更贴近于我们医学上的由于冷刺激导致的胃肠道痉挛或者急性胃肠炎这类疾病。
当前确实正处于“冰箱性肠胃炎”的高发季节,在夏季高温天气下这种增长还是比较显著的,每年到夏天这个时间我们消化内科及肠道门诊接诊急性胃炎及急性胃肠炎的患者数量都是明显增加的。夏季气温升高,人们对冷饮、冰品的需求量大增,常常不自觉地过量摄入低温食物,导致胃粘膜受到刺激,诱发痉挛或损伤,导致出现胃肠炎。同时夏季温度较高,细菌繁殖快,食物很容易发生变质,冷藏或者保存不当就可能导致食物被细菌、病毒污染而致病。以上这两个因素都导致胃黏膜容易受到刺激或者损伤,使得“冰箱性胃炎”的患者明显增多,我们也需要特别注意这个时期的饮食卫生和冰箱存储的管理。
2、“冰箱性肠胃炎”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低温刺激、细菌感染)低温到底会对我们的消化道带来哪些影响?冰箱中常见的细菌都有哪些?
答:“冰箱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通常是食物的低温刺激和细菌感染这两个因素导致的。
低温刺激顾名思义就是冰箱里的食物由于温度过低,如果我们直接食用的话,冰冷的食物或饮料直接进入胃内,会强烈刺激胃粘膜,胃粘膜的血管在低温下会急剧收缩,导致局部缺血缺氧,进而影响胃粘膜的血液循环和胃液分泌,削弱胃粘膜的防御功能,使胃粘膜更容易受收到刺激或损伤,从而出现病变。胃壁的平滑肌在受到冷刺激后可能引发强烈收缩、痉挛,引起腹部剧烈绞痛。同时胃酸、消化酶分泌和胃的蠕动功能也可能在低温刺激下受到影响。
细菌感染是另一个常见而且非常重要的原因,很多人以为食物放进冰箱里就绝对安全了,但其实冰箱冷藏室的温度通常在4℃左右,这个温度只能抑制大部分细菌生长繁殖,并不能杀死细菌,更不能抑制一些对低温不敏感的细菌的生长。所以食物在冰箱里存放时间过长,就可能导致细菌或者病毒大量滋生或污染。在食用了这些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后,就可能引起前面提到的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严重者可以有发热、全身乏力等症状。
冰箱里常见的致病菌有:
李斯特菌 乳制品、即食肉类、奶酪、沙拉
沙门氏菌 鸡蛋、生肉、海鲜
大肠杆菌 未洗干净蔬菜
耶尔森菌 生肉、牛奶
副溶血性弧菌 海产品如贝类海鲜
假单孢菌 蔬菜、豆制品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 剩饭、熟食
霉菌 面包、米饭、馒头、酸奶等
以上这些细菌可在0-5℃的低温下生存甚至繁殖,在合适条件下可在冰箱存活数周至数月,有些甚至在加热条件下只能杀死细菌,但也不能破坏其产生的毒素,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冰箱内食物的保存。
3、冰箱性肠胃炎跟普通肠胃炎是不是症状表现都差不多?除了冰箱肠胃炎,还有哪些原因可能会导致肠胃炎的出现?
答:冰箱性肠胃炎和普通肠胃炎因为都是主要影响了我们的胃肠道,所以症状确实非常相似,主要的症状我给大家列举一下:消化道症状有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全身症状:发热、乏力、食欲不振;严重的时候还可能有:脱水的征象如口干、尿少,在呕吐腹泻症状明显的患者中可能出现,生化检查提示可能存在电解质紊乱。
除了“冰箱性肠胃炎”,肠胃炎还可能由其它很多原因引起:
1. 感染性肠胃炎
病毒(占多数):诺如病毒(冬季高发,群体性腹泻常见);轮状病毒(婴幼儿秋季腹泻主因);
细菌:我们前面也提到了很多致病的细菌,比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痢疾,伴脓血便)、霍乱弧菌(水样腹泻);
寄生虫感染:比如吃一些生鱼片、生海鲜、未煮熟的肉类,不光能引起胃肠炎,有些寄生虫感染还能影响身体的其它脏器
2. 非感染性肠胃炎
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污染的食品(保存不当剩菜剩饭);河豚毒素、毒蘑菇、不明种类的野菜等;
对食物过敏/肠道不耐受:乳糖不耐受(喝牛奶后腹泻);麸质(小麦、大麦等谷物中的蛋白质)过敏(可能导致乳糜泻)
药物/化学刺激:抗生素滥用(破坏肠道菌群)导致抗生素相关腹泻;饮酒、过分的辛辣食物刺激也可以导致胃肠道的炎症
应激性肠胃炎:考试、焦虑、工作压力过大等也可引发腹痛、腹泻、呕吐等类似胃肠炎的症状。
4、网友:剩饭剩菜不能放冰箱吗?那怎么保存呀?我们应该怎么正确保存剩饭?
答:剩饭剩菜可以放在冰箱里保存,但必须要注意存储方法。
正确的保存方法是尽快冷藏,烹饪好的食物在室温下(特别是4°C - 60°C 是“危险温度区”,细菌繁殖最快),在这个温度下放置尽量不要超过2小时。夏天室温较主高时,这个时间尽量缩短到1个小时。也就是说在吃完饭后我们要尽快将剩菜剩饭存入冰箱,不要在室温条件下放置太久。
热食先降温:热食分装到较小较浅的容器中,加速冷却,避免整盘整锅直接放入冰箱导致中心温度下降慢。
分开存储:在冰箱内存储食物时,尽量把熟食比如剩菜剩饭和生食比如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等分层或分开存放。
严格密封:食物可用保鲜膜、密封盒隔绝空气和细菌,避免串味和交叉污染。
控制储存时间:
冷藏的一般原则是:煮熟的肉类:3-4天;煮熟的鱼类、海鲜:1-2天,海鲜非常容易变质,保质时间较短;煮熟的米饭、面条等主食:3-4天;普通熟食菜品:3-4天;绿叶蔬菜最好1-2天内吃完,否则口感变差,营养也容易流失。凉拌菜及沙拉等更易滋生细菌且不方便加热,不建议冰箱存储。
冷冻的原则:冷冻确实可以使食物保存更久可保存1-3个月甚至更长,但风味口感会逐渐变差,最好在1-2个月内食用以保证品质和口感。
冰箱里的食物在拿出来重新食用的时候需要充分加热:核心原则:在食用前,必须将剩菜剩饭彻底、均匀地重新加热至内部温度达到75°C以上,并保持这个温度至少2分钟以上。这能杀死在储存过程中可能繁殖的大部分细菌。像汤汁类的食物比如(汤、炖菜):应当煮沸并保持沸腾至少几分钟;固体食物(肉、菜、米饭):用微波炉加热时,中间要停下来翻动或者搅拌,确保食物内部受热均匀;用锅或烤箱加热时,要确保食物中心也足够热。次数限制:建议剩菜剩饭只复热一次,每次只取需食用的量,避免反复冷藏加热。我们可以把计划要吃的量取出加热,加热后吃不完的部分应丢弃,不要再次放回冰箱冷藏、冷冻,以后再拿出来加热。反复加热、冷却会极大增加细菌繁殖和产生毒素的风险。
5、网友:放在冰箱里的东西冷冻是不是一般就不太会有问题?还有拿出来之后充分加热不能杀死细菌吗?
答:冷冻食物并不等于绝对安全,冰箱的冷冻条件(≤-18℃)可以大幅延缓细菌繁殖,但并不能完全杀死细菌,且部分致病菌和毒素仍然可以存活,所以冰箱的冷冻是有局限性的,很多细菌(比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在冷冻下仅仅是停止繁殖,并不会被杀死,而且解冻后会恢复繁殖活性。还有一些寄生虫会在冷冻条件下死亡,但需持续足够长时间才能失去活性。还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是无法被破坏的,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耐热毒素,即使充分加热煮沸也无法完全消除。还有就是食物的品质可能在冷冻过程中下降,反复的冷冻再加热可能导致食物的口感变差,而且也更容易滋生细菌。
充分的加热是可以杀死大多数细菌的,但是要保证加热的温度和方法,加热时要使食物内部的温度达到75°C以上,并保持这个温度至少2分钟以上,而且加热过程中要保证食物的内部受热是均匀的,避免部分区域没有热透达不到杀菌的效果。
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普通加热是无效:比如细菌毒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这种毒素对热的抵抗力极强,加热至100℃、30分钟都不能完全破坏,仍能使人致病。还有一些芽孢类细菌比如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它的细菌菌体并不耐热,但是它的芽孢非常耐热,一般煮沸需经1~6h,或121℃高压蒸汽4~10min才能杀死,是引起食物中毒病原菌中对热抵抗力最强的细菌之一。
还有几点需要注意:我们对高风险食物要格外谨慎:比如海鲜、肉类、米饭面条、奶蛋制品等更容易滋生致病菌。对这些食物更要注意保存的时间和温度。如从冰箱中拿出来感觉有异味、变色、发粘或发霉的情况绝对不要食用。还有就是食物看起来闻起来没问题也并不等于安全:很多细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并没有异味,也不会使食物看起来异样,还有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肉眼根本无法识别,而且即使经过加热也无法完全破坏。所以即使食物看起来和闻起来都正常也可能致病。还有就是剩菜:特别是一些炒的绿叶蔬菜,在冰箱存放后再加热亚硝酸盐含量也可能升高,大家都知道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的物质,所以从安全和营养角度,这类菜品尽量不要剩。
6、出现了腹泻我们这时候应该怎么正确处理?(生活方式)可以自己用一些药物吗?(药物干预)
答:当出现腹泻时,我们应当先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在病程中出现了以下情况,那就不要自己在家观察或者处理了,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比如腹泻次数逐渐增多,甚至呈水样便;腹泻伴有血便或者脓液,严重呕吐无法进食进水;伴有发热,特别是体温超过38℃的;腹痛症状特别明显的;伴有脱水表现的(口干、尿量减少、老年人精神状态、意识变差);这些情况通常是比较紧急的,建议尽快就诊。还有就是婴幼儿、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建议出现腹泻症状要及时就诊。
对于一些症状不太严重的腹泻,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些干预措施:我们首先要控制饮食,一些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饮食就要完全避免了,还要避免饮酒、冷饮、浓茶、咖啡等饮品,一定要严格保证我们的饮食卫生,避免再摄入可能有问题的食物,还有就是要避免受凉,避免直吹空调或室内温度过低。其次我们要预防腹泻造成的脱水,如果家里备有口服补液盐,可以冲服一些口服补液盐,如果没有,可以喝一些带有糖分、盐分以及电解质成分的运动饮料,或者自己在饮食中适量增加水分、糖和盐分的摄入以补充我们身体丢失的水分。再其次是饮食种类的调整,我们在胃肠炎急性期的时候,可以以淀粉类的食物为主,比如稀粥、稀饭、面条等,而且要少食多餐,待症状好转后逐渐增加饮食量,尽量减少胃肠道的负担。等腹泻症状逐渐减轻,进入恢复期后,可逐渐加入蛋白类食品,再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
如果腹泻症状不太严重,没有前面提到的紧急情况的话,可以尝试应用一些药物,比较常用的有益生菌、黄连素、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自己盲目地服用抗生素,因为在不确定腹泻是否是感染性,或者腹泻并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甚至可能造成肠道菌群的紊乱或失调,所以不要自己随便应用抗生素治疗。
一般情况下,普通胃肠炎造成的腹泻在2-7天就可以逐渐好转,如果症状持续24-48小时仍无改善或逐渐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
7、网友:吃完东西之后引起的肠胃炎,要多久才会有症状?食物中毒是不是一般都会有呕吐,急性肠胃炎不会有呕吐的情况?
答:进餐后引起的胃肠炎,什么时候出现症状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致病因素不同:如果导致胃肠炎的病因是细菌产生的毒素,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是蜡样芽孢杆菌,可能在几个小时内就会出现症状;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胃肠炎,可能在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胃肠炎的症状;还有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通常在12-48小时内出现症状;一些寄生虫感染,更为隐匿,潜伏期也更长,可能在几天甚至几周内才逐渐出现症状。
二、个人体质差异:同样摄入了被污染的食物,身体素质较好、免疫力强的人可能症状轻、发作时间也稍晚;而身体素质差、免疫力低、有慢性合并症的人群可能症状会较重,发病时间也会较早。
三、摄入食物量不同:这一点就比较容易理解,一起进餐的人,摄入污染食物越多的人症状越重,发病越快,摄入污染食物越少的人症状越轻,发病越晚。
关于呕吐症状,食物中毒,通常是指细菌毒素导致的中毒,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毒素等,大多有呕吐症状出现,呕吐症状一般突然发作且呕吐比较剧烈、频繁,多在进食后2~4小时内发生,同时可能伴有腹痛、腹泻等其他症状。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比如病毒性、细菌性这类感染性胃肠炎或者是饮食、药物刺激引起的非感染性胃肠炎发病通常没有这么快,潜伏期可能有数小时到几天,大多有腹痛、腹泻等症状,但呕吐症状可有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