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新闻

医院概况

医院新闻

【垂医救治】神经内科:多学科协作神经介入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获成功

发布时间:2024-03-15
字号:

QQ图片20240315104434.jpg

  近日,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神经内科神经介入团队开展多学科协作,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获成功。

  患者突发反应迟缓、言语混乱

  今年68岁的刘先生最近忽然出现反应迟缓、言语混乱的情况。在家人的陪伴下,刘先生来到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进行检查。经头部CT显示,刘先生脑部左侧基底节区存在新发的脑梗死病灶。为了更准确地查找病因,刘先生被收入院进行了头颅以及脑血管核磁检查,结果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与新发病灶位置相吻合。这就是导致刘先生反应“异常”的原因。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血管主干与侧枝代偿情况,医院神经内科介入医疗团队为刘先生进行了脑血管造影(DSA),结果显示这根血管主干狭窄程度高达90%,虽然医生为刘先生进行了积极的药物治疗,但管腔内仍有可疑血栓影,并且侧枝代偿匮乏。这意味着这支大脑中动脉主干随时可能闭塞。一旦发生闭塞,刘先生可能会出现对侧肢体瘫痪、失语、昏迷等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刘先生全脑血管造影

640.jpg

  面对如此严重的病情,家属焦急万分,积极寻求治疗方案。医院神经内科组织全科医疗人员开展病例讨论。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薇提出最佳方案,即:在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脑动脉介入治疗。经与家属商议后,准备尽快为患者全麻下行大脑中动脉支架植入术。然而,就在积极准备手术时,患者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结果却给手术增加了新的变数:

640-(1).jpg

  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刘先生患有窦性心动过缓,平均心率45次/分,最慢时只有35次/分,而正常的心率应该是每分钟60-100次。对这一突发情况,神经内科医疗团队立即请心内科进行会诊。考虑到刘先生平时并没有晕厥、胸闷等不适症状,心内科会诊意见表示暂时无需安装永久起搏器,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然而,对于心率如此慢的患者,日常生活虽无症状,但进行全麻手术时能否保证安全,这是摆在神经内科介入团队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难题。

  为进一步保证患者手术安全,制定更为周密的手术计划。神经内科团队立即邀请麻醉科主任杨彦伟前来会诊。经过综合研究患者病情,杨彦伟建议为患者进行“阿托品实验”。该实验旨在通过静脉推注药物前后的心电图变化,以评估患者的窦房结功能,如功能良好,手术可按计划进行。大家怀着期待和忐忑的心情,为刘先生进行了此项实验。然而,阿托品实验结果显示为阳性。在药物的作用下,患者的心率并没有像医生们期望的那样上升,这意味着在全麻手术过程中存在极高的风险。

  难道手术不做了吗?患者脑部随时闭塞的血管就这样放着不管了吗?情况又一次陷入焦灼,面对这一困境,医院神经内科神经介入组反复讨论,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请心内科电生理组医生协助在手术前为刘先生安装临时起搏器,以确保全麻手术过程中循环稳定、降低风险。

  多学科合作(MDT)

  为保证患者手术安全,神经内科积极联系麻醉科心内科、导管室、重症医学科(ICU)等多个科室,在各科专家的鼎力支持和紧密配合下,刘先生的手术于2024年2月29日13时30分正式开始了。心内科电生理组副主任医师富丽娟首先在局麻下为刘先生进行临时起搏器置入手术,再由麻醉科主治医师杨雪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最终由神经内科介入组副主任医师李军、苏杭进行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支架植入术。整个手术过程流畅,术中监测显示全部为起搏心律,手术成功!

  手术顺利,患者出院

  术后6小时,刘先生在床旁顺利拔除临时起搏器,病情恢复良好,术后5天顺利出院。此次手术的成功,填补了医院神经内科神经介入首次MDT多学科联合手术的空白。此次手术不仅得益于多科室的协作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更得益于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院神经内科也将继往开来,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为广大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