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8·19医师节特辑】血液科(肿瘤内科):皮下出血小常识
如果某天您突然发现自己皮肤上出现红点或青紫,是不是立即头皮发麻、血往上涌,担心自己得了可怕的疾病?今天我就带您了解一下什么是皮下出血?
皮下出血根据出血点直径大小可分为以下几种:1、小于2mm称为瘀点;2、3-5mm称为紫癜;3、大于5mm称为瘀斑;4、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称为血肿。皮下出血压之不会褪色,一般会逐渐吸收。
皮下出血原因分以下几种
1、血管相关:最常见的是过敏性紫癜,四肢常见,分布对称,常会高出皮肤表面,有痒感;
2、血小板异常:包括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血小板数量减少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约占出血性疾病的1/3,是因为抗血小板抗体和异常的免疫,引起血小板破坏和生成不足。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常因放射物质、化学药品、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肿瘤骨转移等所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及感染、脾功能亢进、红斑狼疮等引发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功能缺陷包括:血小板增多症和血小板无力症等;
3、凝血因子异常:如血友病、长期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4、纤溶异常:如肿瘤、肝病、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亢进期等,导致出现片状皮下出血。
一旦发现皮下出血应该怎么办?首先保持镇定,不要慌张,避免意外;尽快血液科门诊就诊;其次,要检查是否有牙龈出血、便血、尿血等情况,一旦发现合并其他出血症状则需立即卧床,减少活动,并拨打120尽快送医治疗。
文章仅用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标签: